“HPV感染”是件小事么?

发布者:后勤发布时间:2020-11-23浏览次数:97

HPV(人乳头瘤病毒)是人乳头瘤病毒的名称缩写,是一种小的DNA病毒,其有多种类别,能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,某些型别的HPV感染还有潜在的致癌性。妇女生殖道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。

怎么会感染HPV?

性生活过早、多个性伴侣、直接接触和围产期直接传播、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等。

为什么要做HPV筛查?

国际癌症研究署(IARC)公布的结果显示,2018年中国新发宫颈癌病例数约11万例,每年约5万名女性因宫颈癌死亡。2019年《HPV专家共识》指出,中国的HPV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与全球不同,除广泛流行的HPV16和18型外,HPV52和58型在我国宫颈癌患者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全球水平。中国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龄呈双峰分布,第一个高峰在17-24岁,第二个高峰在40-44岁。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一般需要8~12年。HPV有很100多种亚型,与生殖道感染有关的约40种,其中HPV16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占57%,HPV18型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占16%,这两型对宫颈癌的贡献率超过70%。其余加起来约占宫颈癌发病率的20~25%。

哪些人群需要做宫颈癌筛查?

1.年龄小于21岁的女性无论有无性生活史,均不建议常规筛查。

2.21-29岁的女性每3年行1次单纯细胞学筛查(宫颈细胞学检查或巴氏涂片);

3.30-65岁的女性可每5年进行HPV联合宫颈细胞学筛查(推荐)

4.65岁以上女性,合并CIN II者应该在筛查结果转阴后继续筛查20年。

小贴士:对具有高危因素(性生活早、性伴侣多、既往多次流产史、不良生活习惯等)、伴有临床症状者(接触性阴道流血等),即使年龄小于21岁,我们依然建议常规筛查。

HPV筛查的注意事项

检查前:检查前的24小时内避免性生活、阴道灌洗及局部用药,不宜在行经前、妊娠期、应用雌激素药物后进行检查。

检查时:检查当日应穿着便于检查的衣服。

检查后:一般10-14天左右出结果,及时找就诊医生,以免延误病情。

发现HPV感染后该如何处理?

高危型HPV阴性,且细胞学检查阴性定期复查。

HPV16、18型阳性,无论细胞学检查结果如何,均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。

非HPV16、18型的其它HPV阳性,需进一步结合细胞学检查检查。如果细胞学检查结果阴性,可考虑定期复查;如果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,尽快行阴道镜检查。

如何选择宫颈癌疫苗?

二价疫苗:可预防HPV16、18型感染,且对31、33、45型感染有交叉保护作用。 国内推荐接种年龄:9-45岁。

四价疫苗:可以预防HPV6、11、16、18型感染,HPV6和HPV11不属于宫颈癌高危型,但能引起尖锐湿疣。 国内推荐接种年龄:20-45岁。

九价疫苗:可以预防HPV6、11、16、18、31、33、45、52、58型感染。国内推荐接种年龄:16-26岁。

接种HPV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?

1.对疫苗的组成部分(例如蛋白质酵母)过敏的人群不可接种;

2.有感冒发热症状者不可接种;

3.孕妇或哺乳期的女性不可以接种,建议至少停药半年以上再考虑怀孕;

4.最好避开经期接种;

5.疾病引起身体情况不稳定状态时,不推荐接种;

6.常见的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、注射后偶见头晕、恶心等,但这些都是轻微的,一般不会超过两天。

性活跃妇女可能有50%感染过至少一种型别的HPV,但不是感染了HPV就一定发展为宫颈癌。研究显示,50%~90%HPV感染可在感染后的数月至2年内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,不会导致长期危害。只有很小一部分会发展为宫颈病变或宫颈癌。HPV疫苗接种,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宫颈癌的发生,但不能100%预防。

门诊部

2020.11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