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养生小知识
秋分,为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,每年太阳运行至黄金180º时即为秋分。秋分节气,一般是从每年的9月22日前后开始。秋分与春分一样,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。 秋分养生应做到以下几点:
一、防秋凉,做到起居有常
秋季天气寒热多变、多燥,重在养肺,使阳气收敛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转向收藏,人们应该早睡而顺应阴精收藏。俗话说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,是指秋天气候转凉,遇凉不宜过多添衣,适当秋冻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。但是年老体弱者,需及时加衣保暖。
二、防秋燥,注意饮食清润
在饮食调养上,中医讲究阴阳平衡,忌盲目大补特补。针对秋燥,秋季饮食宜少辛增酸,酸入肝而主收敛,适当食之以养阴润燥;可多喝温水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生津润燥;少吃辛辣煎炸之品,避免辛辣助燥伤阴。
三、防秋乏,适当增加锻炼秋季运动锻炼要因人而异,青壮年可爬山、打球等,老年人可散步、打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运动计划,适当增加运动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,避免过量运动,超出了自身的耐受能力反而增加疲劳感。
四、防悲秋,注重精神调养
秋季秋风冷雨、花木凋零、万物萧条的景象,容易使人触景生情,尤其是老年人难免会有凄凉垂暮之感,勾起忧郁之情。建议多到户外参加登高望远等秋游活动,心旷神怡,消散不良情绪。秋季养生,最主要的就是要养肺——滋阴润燥,使得肺脏不被秋季的燥气所伤。除了注意饮食、活动、起居外,另外,教大家两个肺经的重要穴位,平时按揉,有助秋季健康养生。1. 孔最穴:在前臂掌面桡侧,尺泽与太渊连线上,腕横纹上 7 寸。有肃降肺气、清泻肺热、凉血止血之功效,临床用于治疗咳嗽、气喘、失音、咽喉肿痛、胸痛等病症。2. 中府穴:在胸前壁外上方,锁骨下窝外侧,前正中线旁开 6 寸,平第 1 肋间隙处。有止咳平喘、清肺化痰之功效,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、气喘、胸痛、胸中烦热、哮喘、肩背痛等病症。
五、药膳推荐:
栗子粥
原料:栗子肉50g,大米50g,精盐少许。2.做法: 栗子肉、大米洗净。将大米与栗子肉一同放入锅中,上火煮熟成粥,放入精盐调味即可。3.功效:栗子可生肌长肉、充饥厚肠轻盈,常食能强健身体、补肾宽肠、强健腰膝。大便秘结者不宜多食。
门诊部
2021.9